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其它] 转:中国的“人类发展史”

[复制链接]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0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系氏族的传说: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中,保存有不少关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这些传说虽不能视为信史,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情况。
        在《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中常见的西王母,可能是西戎部落传说的母系氏族的首领人物。
         《淮南子》中所谓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女娲氏,也当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带领人们开辟荒原的一位首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从动物的驯养、繁殖发展为畜牧业,从植物的种植发展为农业的显著结果。有了这两项生产事业,就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食物来源,为原始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可靠的物质基础。
            我国古代传说比较著名的两个人物──伏羲氏和神农氏,就是发展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的代表。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的分工,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此,开始有了交换,又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发明创造。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1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的萌芽:

      在人类历史早期,萌芽了姓、氏。
           姓,《说文解字》解释说:古之神圣母感逃邙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由此说明,人们的姓是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最初是从女性来确定的。
           所以,一些出现较早的姓,如姬、姜、嬴等等,大都从女。这正是母系氏族的遗制。中国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有同姓不婚的严格限制。
             这表明一个姓就是一个通婚单位,最初当是一个氏族。由于人口不断增殖,一个母亲氏族繁衍为若干女儿氏族和孙女儿氏族,这些新的近亲氏族仍然保持原来的血缘关系不变。
随着近亲婚配的限制日益扩大,在它们之间也不准通婚。
         于是原来作为一个氏族标志的姓就扩大成为这些近亲氏族的共同标志,这样一个姓至少代表一个部落。而在同一部落内的各个氏族,又必须各有新的标志,这就是氏。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

          它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描述,其中包括了一些海外的远古山川鸟兽,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25: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20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有多种說法:
        过去认为是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清初纪晓岚编《四库全书》,干脆将《山海经》归于志怪小说一类。

       陈盘从《周礼》疏中找到:“古山海经邹(邹衍)书”之说[3]。清朝学者毕沅考证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

       袁珂在《中国神话研究和山海经》一文中说:“《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过多人写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并表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赵晔从其说。
         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明朝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杨慎的《山海经补注》、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清朝吴承志的《山海经地理今释》、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民国以后以袁珂的《山海经校注》最流行,研究《山海经》者必读袁书。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3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25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山海经》中对于动物的记载,据统计有277种之多,有虎、豹、狕、熊、罴、狼、犬、兔、猪、马、猴、猿、猩、犀、牛、彘、鹿、麂、类、豚、禺、羚、羊、象、蛇、蝼、猥、訾、驼、獭、狐、糜、麈等,还有猼、毕方、帝江、何罗鱼、鸟焉、狌狌。

       郭璞认为狌狌就是猩猩。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山经〉中保存大量祭祀神祇的祭礼,原本都与《周礼》所载纪录对照研究,现在才发现可与新出土的战国简帛《包山楚简》、《望山楚简》及《新蔡楚简》中的祭祷纪录对比研究。

        古代中国神话的基本来源就是《山海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后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例如据说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这种南西北东的顺序与后代从东开始,东南西北的顺序习惯不同,据研究与古代帝王座北朝南以及天南地北的空间观念有关。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列史部地理类,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将《山海经》置于《经籍考·史考》中地理书之首,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山海经》记神灵四百五十多个,多用精米(糈),与巫术相似。还两次特别提到“九头的蛇”。廖平认为《山海经》是《诗经》的传注。

      中国学者张明华认为《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烛龙是指北极极光[9],“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钟山之神也。”符合烛龙形象的极光。美国学者墨兹博士据此实地勘察,发现了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扶桑 (神话)和墨西哥本地神话相吻合。。

更有人指出:
          《海外东经》记载的“汤谷”“扶桑”“黑齿国”等,必是美洲,因有其它典籍可参照,如《东夷传》载:“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41: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来自<<三秦报>>的文稿”
                     记者 赵争耀
  上古神话中华胥之国的华胥氏生伏羲,伏羲与女娲结合生万民,这种神话不仅存在于汉族神话中,还存在于藏缅和苗瑶中,可见汉藏人的祖先即华胥及其子伏羲。传说中的华胥国是个和天堂一样美好的地方,就像伊甸园之于西方,雅利安之于印欧。
  那么,这个天堂般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3月1日举行的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2月25日,记者跟随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前往西安蓝田县华胥镇,去找寻6000年前“华胥古国”的身影。  

华胥陵前说“华夏” 

    著名的华胥陵位于华胥镇以北的孟岩村,紧靠村子西边是华胥沟,这与《蓝田县志》中所记载的华胥渚(华胥氏与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十分吻合。当地流传着一种传说,此地即华胥氏怀孕后栖息之地。这一传说已经流传很多年,无人知其起始时间。
      “华胥氏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一位杰出的首领。”蓝田县档案局副局长曾宏根说,光绪年间的《蓝田县志》以及古书典籍《列子》均有对华胥氏族社会形态的描述。在多种典籍中有关于“华胥国”的记载,而这种记载可能就是指华胥氏族团。“华夏”的“华”应为“华胥”,“夏”为“人”,所以“华夏”很可能就是“来自于华胥国的人”。

  上古汉藏人可能都把“人”叫做“夏”———殷墟甲骨文里的“夏”字就是一个“人”字;《越绝书·吴内传》:“越人谓人铩(夏)也”,至今壮侗(百越)还把“人”叫做“铩”,闽语也把“人”叫“铩”(“夏”)。可见,“华夏”即“华胥人”,就像早期印度人自称“雅利安人”认为自己来自雅利安(中亚)那样。 
撩起“华胥古国”神秘面纱 
     2月25日上午,在蓝田县华胥镇的镇政府大院内的仓库里,记者见到了一方断为3截的石碑,石碑高约2米,上书“古华胥”三个大字。据介绍,这石碑早前就立在华胥陵前。

  传说中的“华胥古国”到底存在吗?蓝田县档案局副局长曾宏根曾经围绕着古华胥国、华胥沟和华胥陵的遗址,对附近的村落进行探访。他认为,不少村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古华胥氏部落的印痕,能够印证遗址。今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而红河在史书上被称为女娲沟。白鹿原上李华村的原名就是女娲村。在孟岩村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自己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著名学者石兴邦、刘士莪、任本命等人也应邀赶赴蓝田,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母系氏族的起源、华胥氏族团的生成、历史的沿袭及现存遗迹与历史传说记载的对照进行考证后认为,从伏羲诞生前到炎黄出现时存在的华胥古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为甘肃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之一段。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华胥古国已经是一个宫殿巍峨、等级森严的王国。”考古专家根据半坡、姜寨、马家窑等地已经出土的上百座房屋,中心广场,上千人的墓葬,有烧陶、纺织、制革业,甚至有铜器、商业和殉葬人等情况分析,这些由宽6-8米,深5-6米的大壕沟围成的遗址应该是一个草创的“古城镇”了。而这些“古城镇”就包含在“华胥古国”这个范围较大的氏族部落里。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说:“华胥氏之国在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华夏文化在长达550年的战乱后再遭浩劫。因此注重史料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始把黄帝作为中华之祖。结果华夏、中华的“华”字反而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记忆中的祭祀活动  已过古稀之年的张蔚堂老人,从小就生长在蓝田县华胥镇张河湾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文化老人。
      老人至今还保存着一本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中国通史读本———著名的《纲鉴易知录》,书中有对华胥氏和伏羲、女娲的记载。

  在张蔚堂老人的记忆中,自己小时候曾见过当地村民、不少达官贵人和文化界名流经常到华胥陵所在地———华胥镇孟岩村进行祭祀活动。为什么要祭华胥氏,当时他并不很明白。他说,祭祀那天是清明节,大人们宣读了祭文,献了祭品,然后上前拜祭,他自己被要求上前磕头。后来慢慢懂事了,才想起来当时的祭祀是怎么回事。现在,在一些村子里,有部分人始终保持着相关的习俗。
  华胥陵保护刻不容缓  2月25日,在位于华胥镇孟岩村北的华胥陵记者看到,原来东西长110多米、高10余米的陵冢,如今已经被村民的房屋蚕食得只剩下西端一个长10米左右的黄土台子。
  “真是太可惜了!”居住在华胥陵旁的村民李银丽告诉记者,大概在1980年左右,华胥陵还没遭到破坏,高大的陵冢横卧在村子当中。后来,村民们为了建房子便逐渐将陵冢的封土铲挖掉。“要知道华胥陵有这么大的价值,那谁也不会把房子建到陵上边去。”李银丽惋惜地说。

  谈到华胥陵的现状,蓝田县华胥镇镇长雷新刚表示,将借助3月1日即将举行的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的机遇,积极进行各种文化、技术、教育和旅游产业的投资洽谈,希望社会各界把有特殊价值的技术资料、智慧和资金,捐献给“整修华胥陵”和“修建华胥纪念馆”这一民族工程。 
 
历史典籍中的华胥氏及其传承关系: 

     古往今来的各种历史典籍中对华胥氏以及子女伏羲、女娲的记述很多。从《轩辕本纪》、《黄帝·列子篇》到《补史记———三皇本纪》、《太平御览》均不乏见。蓝田档案局副局长曾宏根调查了这方面的情况,他说数百种典籍中都有相关的记述。这些典籍撰写的时间跨度也相隔数千年。可以说,关于华胥氏的记述一直深深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河南淮阳县《淮阳名胜》一书中指出:“古时候我国西北的华胥氏之国,是华胥氏居住的地方。”《太平环宇记》“蓝田卫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陕西通志》中说:“羲母(华胥氏)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
  据了解,目前多位专家学者根据历史记述以及经过研究考证后认为,华胥氏在中华先祖中的位置是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因此,华胥氏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华胥陵是全球华人的祖根所在。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
      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  邹勇   稿源: 国际在线综合

点评

转:“神龙说” 神农,又称神农氏,汉族神话人物,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以后。 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6 02:32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2:3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3 06:41 转:“来自的文稿”   记者 赵争耀   上古神话中华胥之国的华胥氏生伏羲,伏羲与女娲 ...

转:“神龙说”
          神农,又称神农氏,汉族神话人物,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以后。

         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

        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近些年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遗址考古发现,约在7000年前至1万年前,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业社会。

传说:
        因为上古时代并未有完整文字,故多为口耳相传之传说。而有关神农氏的传说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话般的形式提及到神农氏的一些事情。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太平御览》引《周书》
“神农耕而作陶”。
*.《史记补三皇本纪》
“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世本》“神农和药济人”。
*.《淮南子》“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教民耕种:
           
         相传是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便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氏之称一源为此。

发明耒耜:
        有神农氏像东汉画像石(拓片)留存,神农氏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

尝百草:

       相传神农氏为辨别各类草药,更作亲自尝试,最后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无法可解,最终便牺牲了生命。神农氏有一条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药、毒、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

*.《神农本草经》剧毒的草药传说是断肠草

发明陶器:


五谷先帝圣像神农氏还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与农耕同时出现的,被誉为继火的使用之后的又一大创举

神农后裔:

         相传炎黄时期,炎帝和黄帝皆神农氏之后,两部落联合形成华夏族。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共主,炎帝部落一部分迁离了黄河流域。

        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黄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融入黄帝部落,一部分南迁,后又西迁。鄂、湘、贵间均有苗民生活,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农,故而得名。
             蚩尤为神农氏后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来较高,但因战败后后裔居于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2:3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简:“三皇五帝”

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史记索隐·三皇本纪》说法)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说法)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说法)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史记·五帝本纪》、《礼记》和《春秋国语》说法)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白虎通义》和《尚书序》说法)太昊(一说即伏羲) ·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说法)

          三皇五帝说法众说纷纭,三皇版本参考《司马贞·三皇本纪》、《帝王世纪》和《尚书大传》的说法。五帝参考《史记·五帝本纪》、《礼记》和《春秋》、《国语》说法;《白虎通义》和《尚书序》说法;《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说法。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南朝/元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西夏/辽/金→元→明→清→民国/共和国】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2-16 04:2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昊:
        昊又作“皞”、“皓”、“颢”,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称朱宣。 相传少昊姓己,名摰(亦作质、鸷),为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北),建都于曲阜。

        传说他能继承太昊的德行,故称少昊或小昊。又“鸷”,乃手执鹰隼之意,故少昊名“鸷”(传说少昊养有猛禽鹰隼作为宠物,故名“鸷”),

       少昊还是殷商始祖帝喾(玄鸟氏)的父亲。他曾以鸟作官名[2],并设有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的官。活动于山东西南部一带,擅于治水与农耕。少昊(前2598-前2525年),相传少昊是黄帝之子,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

           中国五帝之首,中华民族的共祖之一,从伏羲(太昊)到少昊的羲和部落到皋陶、伯益的东夷部落联盟,一直是中国早期华夏族的主干部分,为早期华夏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夏文化传承自羲和文化,羲和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要源泉。

          少昊国是凤凰的国度,少昊时期是凤文化繁荣鼎盛时期,凤文化和龙文化是中华华夏文化的两大支柱,中华民族既是龙的传人,又是百鸟之王——凤的传人。

          中国汉族的姓氏大多源自少昊(玄嚣),少昊是中国嬴姓及其秦、徐、黄、江、李、赵、梁、萧等数百个汉族姓氏的始祖。

        ,少昊都城现山东曲阜后又成为孔子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礼仪之乡。

          顾颉刚认为的少昊氏加入古史系统自刘歆始。今有少昊陵,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东旧县村。

           据旧史少昊、青阳、玄嚣是否同一人并无公论。少皞金天氏,西方之神,金星的化身。
           在《山海经》中,蓐收是他的助手,少皞表示秋天收割之金神。少皞死后,成为白帝。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4-4-29 01: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1/ 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 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4/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5/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千龙网)[编辑: 张刚]

           17/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8/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5-16 10:13 , Processed in 0.0225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