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周敦颐资料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09-7-11 1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敦颐生平史迹fficeffice" />

周敦颐三十传裔孙周治中辑录

1、宋朝度正撰《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

2、清朝张伯行辑《历代褒典》

3、宋朝朱熹撰《濂溪先生行实》

4、宋朝朱熹撰《江洲濂溪书堂记》

5、宋朝潘兴嗣撰《濂溪先生墓志铭》

6、宋朝黄庭坚撰《濂溪词并序》

7、宋朝何子举撰《周敦颐墓室记》

8、宋朝胡宏撰《通书序略》

9、宋朝张栻撰《通书后跋》

10、宋朝陈亮撰《伊洛正源书序》

11、《宋史·道学传序》

12、元朝脱脱撰《濂溪先生传》

13、明朝黄廷聘撰《周元公集序》

14、清朝张伯行撰《周濂溪先生全集序》

 

周敦颐在广东史迹

周敦颐三十传裔孙周治中辑录

1、《周敦颐在广东》

2、连州城西大云岩留题

3、德庆府三洲岩留题

4、阳春通真岩留题

5、肇庆府星岩留题

6、连洲巾峰山留题。

 

 

周敦颐经典名著及诗作

               周敦颐三十传裔孙周治中辑录

(1)      周敦经经典名著录自《濂溪周氏广东宗谱》)

太极图

《太极图说》

《通书》

《爱莲说》

《养心亭说》

《拙赋》

2)周敦颐诗作(录自中华书局《周敦颐集》

       《 题门扉》、《春晚》、〈题濂溪书堂〉、《书窗夜雨》、《石塘桥晚钓》、《静思篇》、《赠谭虞部致仕》、《游大林寺》、《题浩然阁》、《题寇顺之道院壁》、《忆江西提刑何仲容》、《剑门》、《题大颠壁》、《牧童》、《经古寺》、《同友人游罗岩》《题惠州罗浮山》、《题州仙都观》、《读英真君丹诀》、《宿山房》、《游赤水县多山书仙观壁》、《喜同费长官游》、《和费君乐游山之什》、《江上别石郎中》、《香林别赵清献》、《同石守游》。《任所寄乡关故旧》、《按部至春州》、《宿大林寺》、《暮春即事》、《读易象》。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0-12-8 16: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敦颐江西留题石刻三方
 
   (一),宋仁宗康定元牟(1040)周敦颐年二十四.母仙居縣太君郑氏服除。从吏部调洪洲分寜縣主簿.庆历元年(1041)赴任。时分寜有獄不决.先生至.一讯立辦.士大夫交口称之。脩川誌:先生初仕分寜.縣有疑獄.久不决.先生至.一讯立辨.邑人驚詫曰.老吏不如也。庆历三年(1043)仲夏朷十.至分寜(江西修水縣)淸水岩留题石刻.书:
     彭思永季長,邊明晦叔,周惇實茂叔.慶歷癸未仲夏十日同游此。
  (录自2010年6月湖南道縣国际周敦颐理学文化節暨学术研讨会論文集.湖南科技学院王晚霞撰<周敦颐石刻题名考述>)
   (二),宋仁宗庆历三年夏季十九日.周敦颐在江西修水縣淸水岩留题石剖.书:
      彭思永季長,邊明晦叔,裴造俊升,周惇實茂叔,蒲孽子西,列正辭信卿,劉湛信升..同游三岩.皇宋慶歷癸未夏季十九日識。
  (录自2010年6月湖南道縣国际周敦颐理学文化節暨学术研討会論文集.湖南科技学院王晚霞撰<周敦颐石刻题名考述>)
   (三),宋仁宗嘉祜五年(1060).周敦颐年四十四.自四川解职东归.十月二十-日在九江庐山西麓东林寺留题石刻.书:
       周惇實茂叔,佘從周元禮,孫儼安禮,王深之長源,沈遯睿逹,樂岳惟嶽.嘉祐庚子十月二十一日相會東林寺。
     (录自2006年9月岳麓出版社<元公周先生濂溪集>)
               (周治中整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1-1 2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访寻德庆三洲岩周敦颐留题石刻

                           
     访寻德庆三洲岩周敦颐留题石刻  
   2010牟12月中旬.原<濂溪周氏广东宗谱>编委会主任周治中,<理学鼻祖周敦颐>网站长周新越,<广东周氏联谱>编委会副主仼周鑫偉,副秘书长周建囯,以及潮州枫区文化站党委书记周秋发等人.在原德庆环保局副局长周日榮,德庆悦城龙毌祖廟管理员周延幸宗亲陪同下.驱車到德庆三洲岩.访寻周敦颐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在德庆府留题石刻。
  广东德庆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名端溪.后又称晋康郡,南康郡。唐贞观十二年(638).更名为康州。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诏升为府.更名德庆府。德庆三洲岩取"蓬莱第三洲"之义为名.又名玉乳岩。三洲岩是一座高45米的水成岩山体.岩內洞穴可容千人.多石钟乳.滴泉甘冽。当年的三洲岩雄踞江岸边.巍峨峭拔.古树长藤.山翠如城。曾以其鬼斧神工般的奇丽景闻名于世。在宋代已成为名人逸士,放臣迁客游览之地。他们游览后.多在岩壁题诗赋词。自宋至清各朝代题刻有174人次。其中宋刻有38方.明刻152方.清刻3方。当年苏东坡从海南北归.不惜繞道长途跋涉.从广西藤县专程到三洲岩一游.並有留题石刻。
   2002年7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评定"三洲岩摩岩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單位。
   周敦颐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从广东連州取道德庆到阳春.曾游德庆府三洲岩.留题石刻。书:
       濓溪周敦颐茂叔熙寕元年戊申季冬二十六日游
   石刻位于三洲岩北.南向。岩半有石平方丈.相传濂溪嘗读书于此.故名濂溪读书石。外又有濂溪洗砚池.水不涸。
   三洲岩地处西江之滨.西潦盛畤.岩膠淹浸。凊康熙年间.雷起此岩.北岩震石落.巨若屋。周敦颔留题石刻仅余殘字。清同治以后.土人聶岩北石以燔灰.持续不断..现仅能保存历朝题刻90方。周敦颐的留题石刻殘字及濂溪读书石,濂溪洗砚池俱被毁.诚历史文物的悲歌!
    (周治中根据明朝李逢升<三洲岩记>及明朝陈贽<三洲岩记畧>整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8 10:56:10编辑过]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2-27 16: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供奉周敦颐的南粵先賢館已動工兴建

 

       二OO六年.广东省.广州市对岭南政治.軍事.文化.经济等领域,从古代到辛亥革命,为南粤作过重要贡献的五十六位历史名人,評选为"南粤先贤"。在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內建南粵先贤館。立塑像供奉。fficeffice" />

       正在动工兴建的南粤先贤館,总建築靣积425平方米,包括园林景观和仿古建筑物两部份。设计高度为二层,首层235平方米,二层221平方米,檐高ffice:smarttags" />7.3,脊高10.56。展館建设將结合多媒体的运用,采取先进的技手法,蕖声,,,网络化于一体,并制录多國语言,景点对应的解说词。只要游客走到哪位先贤雕座前,耳机內就会自动传來该尊先贤的解说。

       南粤先货舘將在2012年对外开放,供游人瞻仰,懷念。

                                                                            (周治中整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7 16:51:51编辑过]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2-27 16: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理學開山始祖周敦頤

 

fficeffice" /> 

 

 

  周敦頤原名敦實。(后因避宋英宗舊諱。改名敦頤)字茂叔。号濂溪。曾祖諱從遠。祖諱智强。皆不仕。考諱輔成。宋大中祥符八年登蔡齊榜進士第。嘗為賀州桂岭令。赠諫議大夫。毌鄭氏。封仙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居縣太">居縣太ersonName>君。

     周敦頤在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五月初五日。生于湖廣道州營樂里楼田堡(今湖南道縣淸塘镇楼田村)。原配陸氏。继娶蒲氏。终于宋神宗熙寜六年(1073)六月朷七日。葬干其毌仙居縣太君鄭氏墓左侧——江西讧州德化縣廬山淸泉社三起山(今江西九讧十里舖周家湾)

     周敦頤在古代思想文化領域里具有崇高地位。主要著作有《太極圖》,《太極圖説》《通書》四十篇,《養心亭説》,《愛蓮説》,《拙賦》等。他在哲學史上第一大貢献。就是作《太極圖》,《太極圖説》,《通書》。以《周易》,《中庸》為主。吸收道教和佛教一些有益的觀點。把儒學理論推向一個新階段。被學者譽為“上承孔孟。下啟程朱”( 程指程顥,程頤。朱指朱熹)。尊崇為理學開山始祖。

  宋仁宗慶歷元年(1040)。周敦頤二十四嵗入仕。先后任洪州分寜縣主簿,南安軍(轄南康,大佘,上猷三縣)司理参軍,郴州縣令,桂陽縣令,洪州南昌縣知縣,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等職。宋神宗熙寜元年(1068)。朝廷侍從呂公著,参議政事趙抃合力推荐周敦頤充任刑獄錢谷官吏。上奏云:“臣伏見尚書驾部員外郎通判永州軍事周敦頤操行清修。才術通敏。凡所臨蒞。皆有治聲。臣今保舉。堪充刑獄錢谷繁難任。使如蒙朝廷擢用、後犯正入己賍。臣甘當同罪。其人舆臣不是親戚。謹具狀聞。伏候敕旨!”遂擢授廣南東路(轄四十三縣。轄境相當于今廣東賀江,羅定冮,。漢陽冮以東地區)轉運判官(掌管這一路的財賦,治安,兼督察地方公務)。治所在廣州府城武安街(今馬鞍街)春風橋北。曾寓居廣州的藥洲(位于今教育路)熙寕三年(1070)轉虞部郎中。擢升廣南東路提點刑僦(主管這-路司法,刑獄,監察,治安等)。治所在韶關。他在廣東任職共四年。以精,密,嚴,恕為准則。處理案件無不謹慎研究。深入了解。即使荒山陡崖。瘴癘之鄉。或诲濱孤岛。浪涛汹湧。也不辞勞瘁。必親臨其境。實地察訪。有冤者為其昭雪。違犯刑律者堅决惩辦。故获罪者俱無憾。俄得疾。聞水齧南康仙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居縣太">居縣太ersonName>君墓。遂上書乞南康。八月移知南康軍。十二月十六曰。改葬毌江州德化縣淸泉社三起山。葬畢曰“强疾而來者。為葬毌耳。今猶欲以病污麾紱耶!”遂上南康印。分司南京。先生平日為官廉潔自律。歷年所得俸禄。大部份周濟貧苦親友和百姓。及分司而歸。妻子饘粥不给。曠然不以為意。酷愛廬阜。遂築書堂居焉。

   熙寕六年(1073) 六月初七日卒于九讧郡之私第. 享年五十七。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毌仙居縣太君墓左. 從遺命也。清逸處士潘興嗣為墓铭/左丞蒲宗孟為墓碣. 而孔延之之子為文祭之. 有文舆學. 又敏政事. 。絕今不比.. 伊傅自視。其後蘇文忠追贈濂溪詩. 有曰:” 先生豈我辈. 造物豈其徒。黄庭坠堅太史亦云:” 茂叔人品甚高. 胸中洒落. 如光風霽月. 廉于取名. 而锐于求志. 薄于徼福. 而厚于得民. 菲于奉身. 而燕及煢嫠. 陋于希世. 而尚友千古”。   妻陸氏封縉雲縣君。蒲氏封德化縣君。二子壽,燾皆太廟郎。  宋寜宗嘉定十三年(1220). 賜謚曰元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 詔從祀孔廟. 尋追封汝南伯元仁宗祐六年(1319). 加封道國公2005年入選<岭南歴史文化名人廣州史迹展>2006年被評為南粵先賢五+六位之一. 入祀南粵先贅館。

                                (周治中提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7 16:55:36编辑过]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4-3 23: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敦颐上溯十五世世系纪

           
  [按]:近年.有宗亲提出有关周敦颐世系问题:1)周敦颐上溯十五世祖周归仁.即周举仁或周孟仁;(2)周敦颐有三子.长曰寿.次曰焘.季曰緼。要求澄清事实真相。
        现敬录<湖南道县濂溪周氏族谱>刊載的<周敦颐上溯十五世世系纪>于后.請各地宗亲认真阅读研究。
 
            南迁始祖
   周归仁  汝城侯之裔也。公父(才卿公)仕隋为德延二州剌史.进爵永城侯.隋文帝御位元年戊申(588)九月十八曰生于青州。唐武德时.公以进士诏入都中.选授襄阳刺史.加使持节督魏博诸軍事.征讨有功.赐玉帶封息国公。贞观十三年已亥(639)十月初五日卒.年五十有一.赠光祿大夫钦加太保。贞观末年.又追赠扶天定难大功臣。卒之明年二月二十日.奉敕葬襄阳城南二十里。妣李氏.封息囯夫人.生子五:长子贵珠.次子贵瑛.三子贵谅.四子贵瑰.五子贵璋.共登进士。夫人卒.葬京洛北邙山之东。
            二世祖
   周贵珠  仁公长子.字席珍。生於隋大业元年(605).卒於唐咸亨四年癸酉(673)八月十八日。妣安氏.生二子:文颕.文宝。
             三世祖
  周文颕   贵珠公长子.字奇敏。生於唐武德五年壬午(622)十月十二日.卒於圣历二年己亥(699).年七十八岁。妣康氏.生子曰安时。
             四世祖
   周安时  文颕公之子.字朝用。生于唐永徽二年辛亥(651)某月。卒於开元五年丁已(717).牟六十七岁。配陆氏.生二子:如諟.如锡。
              五世祖
  周如锡  安吋公次孑.字彦德。生於唐咸亨四年癸酉(673)六月六日.卒於至德二年丁酉(757)七月二十日.年八十五岁。配蒋氏.生十八子:弘谦.弘量.弘德.弘度.弘休.弘顺.弘章.弘慎.弘正.弘颁.弘道.弘亮.弘颂.弘交.弘本.弘明.弘初.弘立。
          六世祖
  周弘谦  如锡公长子.生於唐开元四年丙辰(716).永泰元年居宁远大阳洞。卒於大历十四年已禾(779)八月二十日。寿六十五.葬宁远大阳洞.有碑。配莫氏.生一子.崇昌。
           七世祖
  周崇昌  弘谦公之子.字尔炽。唐德宗年间进士.官至太守。生於唐天宝三年甲申(744)五月十二日.卒於无和五年庚寅(810).寿六十七。葬宁远望岗寨.有碑。配吴氏.葬宁远望岗寨。生一子.寓。
            八世祖
  周寓  崇昌公之子.登进士.官至太守。生於唐兴元元牟甲子(784)九月.卒於会昌六年丙寅(846).寿六十四.葬宁远水打铺。配黄氏.生一子.惟简。
             九世祖
  周惟简  寓公之子.字居敬。唐长庆初年.登进士.官至嘉鱼县令。生於唐元和三年戊子(808)十月初二日.卒於乾符二年乙(875)二月十二日.寿六十八。葬宁远望岗楊梅山。配贺氏.生一子.瑰。
             十世祖
  周瑰  惟简公之子.字惟玉。唐会昌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生於唐太和元年丁未(827)八月六日.卒於景福元年壬子(892)十月十七日.寿六十六。葬宁远梅岗寨.有碑。配熊氏.继配欧阳氏.生一子.彦朴。
              十一世祖
  周彦朴  瑰公之子.字幼真。大中己卯(859)进士.官至太守。生於唐会昌六年丙寅(846)三月初二日.卒於天成元年丙戌(926)十月初二日。寿八十一。葬宁远望岗寨。配成氏.又配黄氏.生一子.虞宾。
                十二世祖
  周虞宾  彦朴公之子.字光国。生於唐天祐元年甲子(904)二月十一日。天福初年进士。卒於北宋建隆三年壬戌(962).寿五十九。葬宁远水打铺.有碑。生三子:从本.从远.从政。
                十三世祖
  周从远  虞宾公次子.字仲夏。北宋建隆元年登武进士.官至马步指揮使。生於唐同光元年癸未(923)七月.卒於宋太平兴国七年壬午(982).寿六十。葬宁远县車头铺石马潭.有碑。配雷氏.生一子.智强。
                 十四世祖
  周智强  从远公之子.字健行.号建敏。.处士。宋太平兴国六年辛巳始徙道州社下居住.后相山水迁楼田而定其居焉。生於后晋开运无年甲辰(944)八月十日.卒於景德丁禾四年(1007)二月二十八日.寿六十四.葬於楼田村对面山.有碑记。配陈氏.生子六:怀识.怀铎.怀正.怀成.怀輅.怀德。
                 十五世祖
  周怀成  智强公四子.即輔成.字孟匡。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时公年二十八岁.登蔡齐榜进士.官至贺州桂岭令。至北宋英宗治平四年.崇祀乡贤祠.加赠谏议大夫。至明万历二十三年.奉诏追崇启圣官配享。生於宋乾德五年丁卯(967)三月初三日.卒於乾兴元年壬戌(1022)八月二十日.寿五十六.葬楼田宅左。配唐氏.葬桂岭.生一子.砺.又娶郑氏.系龙图学士郑珦之妹.封仙居县太君.卒葬丹徒县龙图公墓侧.后改葬九江德化县清泉社。生二子:长曰敦实改颐.次曰敦贲。
        (周治中敬录于<湖南道县濂溪周氏族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3 23:44:04编辑过]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4-28 08: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藥洲"的周敦颐遗迹及有关濂溪书院碑刻

 

 

     藥洲.在广州府城內的番禺区(今广州西湖路).南漢始凿.长百佘丈.水綠净如染。相传南漢方士炼丹之地,以藥投之水.遂变色.故名藥洲。周敦颐于宋熙宁二年仼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期间.曾寓居藥洲。藥洲上有九曜石.太湖旧产也。相传刘䶮时.有富民负罪.願运此石以自赎.故一名石洲。宋初为西园.明嘉定元年.更名西湖。西岸有堂曰濯麟.有亭曰筠川。又建二小亭.曰梅原,曰野亭。又臨流建亭.曰濯暉。洲后有奉真观.洲南有千秋寺。元季皆毁。

     明英宗正统二年.于洲西建濂溪书院.以祀宋提刑周敦颐。明正德初.提学副使林廷玉建愛蓮亭于其上。明世宗嘉靖二年.把濂溪书院改为按察司署。迁濂溪书院于粤秀山麓。

     广州解放后.藥洲僅存九矅石.及宋,元,明,淸名人墨客题咏之碑石近百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广州市人民政府加以修葺.建藥洲遗址.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把有关周敦颐遗迹及有关濂溪书院的碑刻八方介绍于后 '

     (一)宋理宗淳祐四年<方大琮,李昴英同观濂溪>碑。位于池东石上东侧水边。该石早年陷入池底.不为前人所知。1989年将池中沉底石刻大部份升出池底一米.使这塊题石刻重见天日。

        碑刻原文如下:

              大琮昴英同觀濓溪

         囗大琮 李遇 李昴英 佘震

         囗囗甲辰仲囗 同觀濓溪囗囗

         囗囗囗囗囗囗 

    (二),明宪宗成化八年.广东按察使宁元善疏濂溪书院池中淤泥。撰<重修周元公祠记>.刻石于池东仙掌石上段东边。

     (三),明宪宗成化八年十月.广东提学事新喻胡榮书<重修濂溪书院碑记>.刻石于池东拜石上段.背东朝西 。(附1)                    

        (四),淸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广东学政翁方纲<翁书周敦颐愛蓮说>碑。位于池中平台西边愛蓮石上。

     (五),淸文宗咸二年.时仼广东学政许乃钊<摹刻周敦颐游大云山书跋>碑。位于池北岸碑廊东尽头。(附2)

     (六),淸仁宗嘉庆六年.时仼广东学政姚文田书<濂溪遗址>碑。位于藥洲遗址入门内左侧草坪上。

         碑刻原文如下:

                  濓  溪  遺  址

             嘉慶辛酉十二月   後學姚文田書         

     (七),淸仁宗嘉庆七年.时仼广东督学使者姚文田书<开浚粤东使院园池记>碑。位于碑廊西北角。原石殘泐莫辨。(附3)     (六),淸德宗光绪年间.时任广东学政徐琪书<重浚藥洲池築補蓮亭记>碑。位于池北碑廊西北角。(附4)

     (八),淸德宗光绪年间.时仼广东学政徐琪书<喻园记>碑。(附5)(彔自<羊城藥洲要览)。

     (九),淸德宗光绪年间.时仼广东学政徐琪书<重修试院文明阁记>碑。(附6)(彔自<羊城藥洲要览)。

   

     (十),淸高宗乾隆年间.阮元书<林南润填池种禾>碑。(附7)(彔自<羊城藥洲要览>)

     (十一),淸朝吳俜书<周濂溪先生像刻石记>碑(附8)(彔自<羊城藥洲要览>)

                                                                                        

                                                                             (周治中根据<羊城藥洲要览>整理)

1) 重修濂溪書院記
      廣城西南隅藥洲之上有濂溪書院.屋凡數十楹.中祠周元公。莫詳所創始.而重建于正統丁巳者.則少保南郡楊先生記焉。天順癸未予提學來廣.間即祠后演極堂召諸生講論.厭市口密邇。明年監察御史涂公伯輔按部至.命工取蠔壳砌崇墉.圍其前池四岸.北立愛蓮亭.南設户扃.人迹稍簡。成化辛卯春.按察御史祁陽寜公元善莅任于茲.月朔謁祠.視池積淤泥.植草不茂.乃溝東岸引淤流灌諸海.移亭池中.旁植蓮數百.書<愛蓮説>揭于楣。復剪蕪穢.出奇石.雜種花竹。休暇樂客于亭.清風递香.止水涵碧.天趣惬于人心者多矣。嗟夫!胸中風月.眼里隂陽.澄波湛乎天光.荷翠交乎庭草.斯殆千戴無窮之趣.元公得之于古.吾人希得之于今.方來續得者容有既乎!謹記。                   
          成化八年十一月吉日廣東提學僉事新喻胡榮書
2) 摹刻周敦頧游大雲山書跋
   藥洲為南漢劉氏遺址.宋熙寜中.周濂溪先生提刑廣南.嘗居焉。嘉定中.經略陳峴浚池築堂.牓曰"景濓".池中遍植白蓮.當時士大夫觴咏于茲.故石多宋人題.而先生手迹獨無所存.心竊疚焉。庚戌夏.余校士連州.既竣.游大雲山.于洞中見題壁楷書六行.凡四十二字.骨開張.筆意峭折.在褚登善.柳諫議之間.猶未敢遽定為先生書.旁有一石橫出. 距是碑丈餘.題曰:"趙與必,周梅叟,錢信,林得遇,冯開先,趙公時,张子杓,趙彦僉,趙悉夫,龔日千,陳逢午,張杞.梅叟濓溪諸孫也。淳祐改元長至後四日同觀濂溪墨迹。"云云.觀此則知為先生書無疑矣。因捐二本携歸.命工重摹石.舆翁大興摹刻米書同嵌壁上.以志景仰。先生真書世不多見.不獨為是園添墨緣巳也。               
          咸豐壬子冬十月國子監祭酒廣東學政錢塘後學許乃釗謹識  
3開浚粵東使院園池記
      使院為南漢劉氏藥洲地.宋時周濂溪先生提刑到廣南.實居于此.后人因建濂溪書院。至明嘉靖初.魏恭簡公來視學.復改為提學署。其東北隅有小園.中峙問心亭.寕州萬和圃學士所題名也。亭四面環以池.池中古石森列.即郡志稱九曜石者.自宋以后題刻殆遍。余辛酉奉命至此.先補勒濂溪遺址一碑于池西隅。池后舊有三楹.西北隙地三畝.瓦礫棒莽.無經理之者。余募鄉人辟而為圃.蒔以蔬菜.圃既成.因憶昔人言士大夫不可不知此味.不可使民有此色.即顔其堂曰知味。又惜園中蕉竹成列.巨榕交蔭.獨四時不見一花.為補植花樹數十本。池久淤.及冬而涸.命鄉人亟加疏瀹.于西巨石下得泉一道.澄泓流行.不數日水巳盈尺。余喜極.復為之名曰花泉。既乃告于家之人曰:圃之荒非本荒也.無辟之者也;泉之塞非本塞也.無流之者也。荒者辟之.塞者流之.斯二者皆可以喻學.故記之。
       時嘉慶七年壬戌正月五日督學使者歸安姚文田書于橞城試署.
4) 重浚藥洲池築補蓮亭記
      藥洲為南漢離宮故址'記之者詳矣!而藥洲池之有蓮.則以濓溪先生着也。
      先是粵人以以先生提刑曾官斯土.為建書院於春風橋.至明宣德始建於藥洲。正统二年初設提學.教官副使林挺玉建崇正書院于此。重修濓溪書院.少保郡楊先生為之記。天順癸未.提學僉事新喻胡公即祠後演極堂召諸生講論.厭市喧密邇。巡按御史涂公命工取蠔壳砌滽.圍池四岸.北立愛蓮亭.此亭以蓮名之。辛卯.按察御史祁陽寜公月朔謁祠.見池積淤泥.植草不茂.乃溝東岸引淤流灌諸海.移亭池中.植蓮數百.書<愛蓮說>揭于楣。見新喻胡公記.刻今池東石上.我朝張雪書先生<考古記>言志云:"成化四年参政張瓚建光霽亭.後改云"愛蓮" "。宏治十五年.番禺知縣趙
繼宗擴光霽亭為講堂.合之胡榮所記互相矛盾。夫愛蓮亭名.既改於成化四年后.而胡榮記中所稱.乃明年北立愛蓮亭為天順甲申年.大约志書訛舛相襲.而提學胡榮目擊手撰。其言較真.或在天順前稱光霽亭.後改為愛蓮亭.志書錯誤.亦由奉真觀已改市舶公館.后又改為濂溪書院.仍稱奉真觀舊址也。按今池北有光霽堂.而不系以亭.亦未有署名.不知何人所書.實愛蓮亭初址。而所謂移亭池中者.實今言露台。是嘉慶壬戌吾師姚文僖公<開浚試院園池記>云:宋時周濂溪先生提刑廣南.實居於此.後人因建濂溪書院。至明嘉靖初魏恭簡公來視學後.改為提學署.其東北隅小園中峙問心亭.寕州萬和圃學士所書也。按所謂問心亭者.亦即露台地.盖即池中愛蓮亭.而改為問心者也.又<考古記>云.他日或于池南建愛蓮亭.則雪書先生時雖巳植蓮;亭則猶未復。今署之東南隅既有濂溪祠.凡學政來任.及朔皆往展謁.而姚文僖所立濂溪遺址一碑亦尚存池邊.獨爱蓮亭未着。余之初至也.池水淤穢.史仲則先生所謂積土不及岸者僅一版石.正復相同。因命工浚之.初建池上有桁而下無桁。訪當两池何必合而唯一?及浚池至半.乃知桁也.其形如筋.下則相通.其三面皆承以石.而彌缝其上以通行人.實則西北諸山之水.昔經於此以注於洲。自洲形日蹙.水不能容.諸水從市間來.多不淸潔.亦不能不由此逹.故為渠以度之。俾注于海.新喻胡公所謂成化辛卯祁陽寜公乃溝東岸.引淤流灌諸海者即此。嘉靖時.督學吳公題石云:頃於藥洲疏槔起滴.所謂槔亦此而言。余日役夫二百人.歷一月之久.既去池之穢淤.又施桔槔導諸水.從溝渠南折而東下.然后池身盡露.一頋皆沙磧有如石膏.思欲種蓮.恐不能暢茂.乃于城南復致沃壤千斤.貼池新土入水.地氣潜通。忽有淸泉七度.自池之西北湧出.其光煜若蜿蜒如龍蛇.一晝夜水長丈餘.余笑曰:端州有七星岩.此名七星泉以比九矅石也。於是遍池植藕.分重薹紅白三色.凡八百餘枝。及北江按試還.時巳深夏.露盖亭亭.香飄襲袂.儼然吾鄉西湖風物.不僅如身到濂溪也。况此池初名仙湖.亦曰西瑚。見<廣東新語>及石上宋元諸刻.則竟以家之西湖視之.亦無不可。
     當朷浚池時.余相度池南竹間有尋丈地.雜草不生.舊為長廊.以屬之東南逕直無意致.私念此中若為一亭.舆雪書先生之志正合。乃委村庀工.自為區劃.不兼旬而工藏。池旁舊有數峰.雖不及九曜石之突兀.而嵌空玲瓏則又逾之。<新語>云:宋絰略陳峴輦劉龑故苑奇石置其旁.<考古記>亦云:嘉定元年經略陳峴輦石為山.建堂其中.志載亦同。按<新語>嘗以峴多植白蓮.因易名白蓮池。<考古記>亦:"洲後有白蓮池。"今此山在池南.則云洲後有白蓮池者正合。且以陳公論.則池之有蓮又在愛蓮亭以前矣!然陳公所立之山.使非其有亭通之.僅可于池北望見.不能近而揖也.今則森然羅列..亭外若翠屏之擁護.又如案間珊瑚之架.可供觀賞(一作點筆)。余不忘陳公之官經略.因名曰"經略峰".而其旁又一小峰.巉岩刻露。道光甲午.吾鄉錢衍石先生記云:"今閣學曉林王先生之至也.又增立一峰.秀特殊壯。"然所見小峰者必暁林先生為矣!因復題曰"暁戀".均以分均刻之石上.俾選勝者識所自焉。亭不施丹堊.而窗牖麗鏤.北望藥洲舆光堂相對.東北則渡橋觀蓮池。東南則亦可通環碧.校經之勝;西北則晀"經略峰"及"暁戀".再北則瑞芝簃.種花泉矣!名曰"補蓮".而亭之勝.實香翕集涅而不淄乎?祁陽寜公引淤灌海.植蓮數百.是為明成化辛卯。我朝翁覃溪學士則疏淤植蓮.刻石池上.是為亁隆辛卯.書<愛蓮説>亦在斯年.余去年拜命至此.太崴亦在辛卯.錢衍石先生為王暁林先生作云:始園之葺在甲午年.既浚乃得覃溪先生藥洲圖其題諭適以甲午.當時以為異。而余以辛卯上接覃溪.遠溯祁陽.遥遥若有神契。且史仲韓之湲池.在乾隆辛丑。姚文僖之浚池記於嘉慶壬戌正月.而奉命實於辛酉冬。然則前後五浚此池既辛年.三次補蓮皆辛卯.亦一奇也!
     (清光緒六年進士 廣東學政徐琪撰)
5) 喻園記 
      粵東學署為南漢南宫舊迹。其東有池水焉。盖相傳藥洲者是也。先是宋嘉祐時.即其處為轉運使署。明宣德間.移春風橋之濂溪書院于此。正統時.復為崇正書院。嘉靖元年乃改為提學署。國初平藩蹂襽.遷署于育賢坊。康熙二十二年.張雪書先生莅此.始復還舊地。今所居者.皆雪書先生之所遺也。余未至粵.讀翁覃溪學士<金石略>.觀池上宋元諸石刻而艷之。及奉命視學是邦.下車之日.自行館移入.亟訪所謂藥洲者.則池水淤墊.氣不可邇鄉.甚至敗甃敝屐.無一不没其中。至欲求古刻.惟許覺之一石尚在池旁。拜石雖遥遥望見.而泥濁環積.舟無可通.涉水没踝.因命浚之。歷時一月之久.去垢檅至數十斛。淸泉夜發。
             (清光緒六年進士 廣東學政徐琪撰)
6) 重修試院文明閣記
      奉政大天協修會典館詳校翰林院编修兼撰文事賞戴花翎提督廣東全省學政仁和徐琪撰
      奉政大夫分部行走中郎番禺栥梁慶暄書
     試院之東南有高閣焉.矗立雲表.署外望之不見。朔望行香則至其地。其閣凡三層.上祀魁星.中祀文昌.下祀宋儒濂溪周子。盖是處在署之巽.當奎壁之野.實有系通省之文風.故昔建斯閣。而周子之祀.則以當畤曾提刑廣南.粤人德之。此間盖為濂溪書院.姚文僖書"濂溪遺址"四字一句.尚在藥洲之東。書院雖不存.而周子之祀不可廢.故亦奉于此也。然其中有可異者.余下車之初.至閣展謁.甫入門見周子.乃冠帶一象.髙丈餘.通體皆一色.以為文昌塑像也。及謁魁星,文昌後.行至周子座前.乃所奉僅栗主一.後列一石刻像。并無所謂塑像。豈余目眵耶?盖文光之炳耀否.則周子之神有默感于其間者。余秘不示人.而言于吾師曲園先生.先生貽書奬飾.謂"誠之所通.是瑞徴也"。余雖不敢遽信.然頋瞻斯閣.剝蝕日久.欄楯闕如。登者既有戒心.且梯處甚暗.行必以燭。昌黎詩云:"萬生都陽明".是處為文明之地.尤不可暗.乃飾工修之。先去其數甓.嵌以文窗.而東南之巽氣通焉。拾级而登.豁然光明之世界也。然後易其櫞棟之久蠹者.補其窗欞之不掩者.丹堊塗茨.無一不偹。又飾神以。
7) 林南潤填池種禾
      濂溪為吾廣提刑.舊于西湖上建濂溪書院以祀之。湖之浩蕩.連白蓮池,五仙觀。洪武初.移觀于坡山上.池入于市舶公館.留池一泓環藥洲之旁.植蓮建亭于洲上.匾曰"愛蓮".取濂溪所為説也。其前為提學廳事.嵗久傾圮。今提學憲副林南潤先生粹夫始興書院.更名"崇正"。填池之半.植禾其中.以為經營之漸.未暇成也。前此一載.荷花猶盛開。亭之基址柱礎具在沮淤.舆仙湖通衢隔截而禾則蒙密矣!有無名童子提韵語于楹.上曰:"當日紅渠蘸綠波.熏風時節一來過。于今景色非前度.誰道元公又愛禾。"先生見之大笑.而亟命植蓮建亭。
           (淸乾隆 阮元<通志>之三十一巻雜記)
8) 周濂溪先生像刻石記
     粤以麟書肇祥.木鐸徇路.德輝孔嘉.大道允鑠.澤隆四傳.禍極五季.天乃篤生元公.靈承絶緒.元運丕肇.間氣駿發.化被四海.提倡百禗.靡不企高渴道.聆聲懷風.羹墻貽思.尸祝祇祀焉。廣州學政官廨.濂溪書院舊址也。嵗在丙戌.學使常熟翁公莅粤.夙景淳修.深感故迹。祠之九曜池北之堂.繕飭磏廧半藉舊築.琦朽欄楯.聿增新材.荇藻芥于春秋.接懿則于藏息.而且本鑄金之心.援庙貌之義.訪求遺像.刻之貞珉。維荷之華.爰植諸沼.綠影怡意.清泉洗心.紅云時舒.明鏡在抱。顔以景濂.用寫夙志;亭曰愛蓮.復厥舊號。匪惟好德.啟猷探道.慕類其殆.導元津之洪波.風南上以夷軌也。夫以元公洗冤南海.賦詩羅浮.惟我粤人.深沐膏澤。光風之被.百草同偃;霽月所臨.萬川同印。雖爾時升堂未聞.執業者鮮.然嶺南理學.首稱江門。白沙平生.教宗主靜.春台獨坐.外户無迹.支離悉去.虚圓自全.以言濂學.實有默契。他如文懿知性.才伯樂典.莫非根本通書奥.發明太極之藴.以視易東道南.直接统緒.奚以異焉。嶺南之儒風.盖皆元公之遺教。夫聖王行河.因勢以導;良吏奏績.緣俗為理。後之衡鑑作人.鑪錘造士.將使海隅之夫.純终領聞.蠢迪撿押.式隆道業.恢亮儒素.步廣宗之淸芬.繼天水之餘耀.則惟扶厥宗風.示以淳則.啟達幾之務.明慎動之旨。知必如風動箕.若雨洒畢.容與芳躅.窮探幽鍵。詩曰先民是程.記曰使人繼志。奉祀元公之意.殆在是耶?他日英儒翩联.懿行接踵.元公盛化.入人者深.亦即公之良謨收效者遠也。道藐祇謁.感均秀頑.荷風揚馨.在我襟袂.蒨蒨士子.有不輟業而嘆.聞風以興者哉!是為記。
                     (清 吴俜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8 9:00:48编辑过]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5-23 18: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桥梓立的周敦颐塑像

   立于东莞桥梓的周敦塑像.为汉白玉雕塑.髙6米.重50吨。基座为黑色花岗岩。下半部为块式蓮花群.簇拥主像。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大刀阔斧的手法.强化外形綫的力度.除了臉部,手部的刻画外.整座塑像糅合国画大写意的形式。基座平台处理为太极图状.从高处俯视.整座雕塑甚有动感。

   东莞桥梓周姓乃宋理学开山始祖周敦颐的后裔.为纪念先祖周敦颐.飲水思源.不忘祖泽.由屋厦乡派衍之桥梓.岗梓,苏坑,下圩.塘角五个村的周敦颐后代及村委会共捐资50余万元建设而成.先祖周敦颐塑像记刻于底座。

周敦颐像


                (周治中根据<桥梓村志>整理)

 [附]:先祖周敦颐塑像记

          图开太极.系衍仙溪.濂水探源.不忘祖泽。我屋厦建乡于南宋.始祖周公演溪乃周敦

颐之裔孙。宗枝奕叶.经七百余年繁衍。今屋厦乡之海内外子孙已过万人.尤幸全乡经济繁榮.族人安居乐业。为弘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飲水思源.众议立先祖塑像。此一文化工程共用资五十余万元。由屋厦乡派衎之桥梓,岗梓,苏坑,下圩,塘角各村委会出资共建.又蒙社会贤达慷慨出资.玉成其事。于公元二000年七月八日落成揭幕。此后先祖之德.万民景仰;先祖之光.百世流芳。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8-13 09: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連州巾峰山周敦颐留题石刻

       .

連州市巾峰山周敦颐的留题石刻乙方。在巾峰山黄屋村燕喜亭旁的后山坡芳絲瀑布泉石岩壁。周敦颐的留题就刻在石上。书:

            濂溪書

                濓泉之源

   石刻分两行.七个字。刻石高0.96米.宽四米。濂泉之源四个字.字徑0.75米。字体结構樸拙.筆筆不苟.穆然有道学氣象.令人起敬。.左上角的濂溪书三个字.字体較细。正棔。未见书写年月日。

                          (周治中整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8-13 0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阳春通真岩周敦颐留题石刻

 

    阳春通真岩原名銅石岩.在阳春市北40公里.始建于隋大業年间(605).并建有德慧寺。传説广西贺县的刘三姐于唐朝隨父至铜石岩定居传歌。刘三姐与广西朗宁白鹤书生张伟望成亲后.得道飞昪而去。现仍保存后梁乾化二年(912)的"刘三姐歌台"。宋真宗成平元年(998)御赐铜石岩名为通真岩。相传赐名御书藏于石室。1989年6月29日.广东省政府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單位。

    周敦颐于宋神宗熙宁元年从德庆絰泷水(今罗定)到春州.熙宁二年(1069)正月初一.到通真岩留题刻石。石刻位于刘三姐歌台上端五米处.呈凹弧形。在广东转运使祖元擇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留题石刻旁。正面书:

                    轉運判官周

             惇頤茂叔熙

             寕二年正月

             一日遊

登仕郎行縣事梁鄰命工刋

住持監院僧瑞曇監

(拓片)

    碑刻高一尺余,广一尺四寸。前四行十八字为周敦颐留题.字徑二寸.正楷。后二行十九字为刻石時加的.字俓八分.正楷。 

        周敦颐接着到崆峒岩探勝.曾题名。可惜因历久风化剝落.于今巳找不到了。

                       (周治中整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8-13 1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肇庆七星岩周敦颐留题石刻

 广东肇七星岩周敦颐留题石刻.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又名星湖.由七座陡峭的石灰岩组成.布列似圠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岩。龙岩洞是一座钟乳岩水溶洞.洞內外遍布历朝官宦名士留题石刻。周敦颐留题石刻在洞內十多米深处.要划船入內.站在船上仰头观看.周敦鲕留题石刻.赫然入目。上书:

濂溪周元公笔跡

轉 運 判 官 周 敦 頤

茂 叔 熙 寜 二 年 三

月 七 日 遊

軍 事 推 官 譚 允

高 要 縣 尉 曾 緒

同 至

淳祐壬子春日後學

吕中偕正錄直學鄺

夢得陳君濤孔朱年

董汝舟諸生得之謹

 識時廣學掌儀顧孺

 嘉同至

 

 

     刻石髙0.60米.宽0.58米 第二行至第六行三十一个字是周敦颐亲筆留题.正楷.字径0.06米。 顶书"周敦颐筆迹"六个字.及留题三十一个字的右下角."淳祐壬子春日後學吕中偕正錄直學鄺夢得陳君濤孔朱年董汝舟諸生得之謹識時廣學掌儀顧儒嘉同至"六行四十三个小字.  均是宋理宗淳壬子十二年(1252).刻石時.后人加上的。

(周治中整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11-29 09: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敦頤入選<岭南歷史文化名人廣州史迹展>

   由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辦公室.檔案局聯合主辦的<岭南歷史文化名人廣州史迹展>,主要介绍從古代至新中國建國以前,在廣州活動過的,對岭南文化发展有貢献的歷史文化名人共一百零九位。其中古代先賢三十位,近現代文化名人七十九位。
   周敦願是宋代理學閒山始祖,宋寕宗嘉定十三年(1220)賜謚曰元,宋理宗淳祐六年(1241)詔從孔廟,追封汝南伯,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加封道國公。宋神宗熙寕元年(1068)仼廣南東路(廣東)轉運判官,擢升提點刑獄共四年。是古代先賢,入選<岭南歷史文化名人廣州史迹展>,供人民瞻仰。
                                                                    (周治中綜合整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11-30 0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敦頤入選<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巡禮>大型图片展覽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廣東博物館等單位主辦的<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巡禮>大型图片展覽。入選對象從接受漢朝"南越王"封號.南赿國創建者.中原文化傳入岭南的先驅趙佗,到首創"鋼絲二胡"(高胡)的廣東音樂作曲家.演奏家吕文成。跨赾自遠古至近代(1919)的廣東歷史文化名人。涵盖廣東.海南及港澳地區曾屬廣東.后劃歸别省(自治區)的地區在內。選錄人物不僅有粤人,遣顧及外省人士曾在廣東工作,以及粤人在外地工作,作出重要業績的傑出人物共一百一十六人。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彩色影集一套。
   周敦頤是宋代理學閒山始祖,譽為"上承孔孟.下啟桯朱"。于宋神宗熙寜元年(1068),在廣東先后任轉運判官及提點刑獄共四年。入選<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巡禮>大型图片展覽,供世人懷念。
(周冶中綜合整理)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12-22 09: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編印<南粤先賢周敦頤>一書,弘揚濂溪祖德
,
   先祖宋代理學開山始祖周敦頤,被評為56位南粤先賢之一,廣州市政府在廣州惠福路五仙觀西側,征地一萬多平方米,建"南粤先賢館",立先賢塑像供奉。编製了建館規劃,2010年底已平整土地,2011年5月奠基動工,預計2012年底峻工,2013年對外开放,供人民参觀瞻仰。
   周敦頤被評為南粵先賢,入祀南粤先藖館,是周氏的光榮!大力弘揚周敦頤的思想品德,是每一位周氏義不容辞的責任,對上無愧先祖,福惠子孫後代!
   我正在把明清以來出版的<周濂溪集>,<周敦頤集>,<元公集>以及<濂溪周氏廣東宗谱>所刊載的有關周敦頤生平事狀,著作詩詞,和在廣東為官四年的史迹,及歷代仕宧名賢纪念的文章,及廣東和海外周氏分佈概况,還把周氏子孫古今事業有成的特出知名人士,以及廣東后裔為纪念濂溪祖的祠堂書院和文物古迹等資料,輯錄<南粤先賢周敦頤>書。讓廣大周氏宗親更多了解周敦頤的思想品德。
   為了使入编資料真實,我重新整理<濂溪周氏廣東宗谱>原有文章,並添加彩色照片,達到圖文並茂。增加世畀文化遺産<开平碉樓>中有周氏建的碉樓幾十幅照片和濂溪后裔岭南画派畫虎大師周啸虎的彩色獅虎作品。
    初步設想,每册印刷成本30--40元,印5000本(視筹集資金多少及預訂數量,可適當增加印刷數,争取2012年出版发行。
   希望各地周氏宗親鼎力支持,提供新的資料,充實這本書的內容,共襄善擧
   敬請周氏宗親廣泛宣傳,相互告知,共同為弘揚濂溪祖德盡一份力量!
           (原<濂溪周氏廣東宗>編委会主任周治中供槁)
(我巳開設電子郵箱  1193597055@qq.com  方便互相快捷交流)
联系地址 廣州市東川路東川二街4号402室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11-12-22 09: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編印<南粤先賢周敦頤>一書,弘揚濂溪祖德
,
   先祖宋代理學開山始祖周敦頤,被評為56位南粤先賢之一,廣州市政府在廣州惠福路五仙觀西側,征地一萬多平方米,建"南粤先賢館",立先賢塑像供奉。编製了建館規劃,2010年底已平整土地,2011年5月奠基動工,預計2012年底峻工,2013年對外开放,供人民参觀瞻仰。
   周敦頤被評為南粵先賢,入祀南粤先藖館,是周氏的光榮!大力弘揚周敦頤的思想品德,是每一位周氏義不容辞的責任,對上無愧先祖,福惠子孫後代!
   我正在把明清以來出版的<周濂溪集>,<周敦頤集>,<元公集>以及<濂溪周氏廣東宗谱>所刊載的有關周敦頤生平事狀,著作詩詞,和在廣東為官四年的史迹,及歷代仕宧名賢纪念的文章,及廣東和海外周氏分佈概况,還把周氏子孫古今事業有成的特出知名人士,以及廣東后裔為纪念濂溪祖的祠堂書院和文物古迹等資料,輯錄<南粤先賢周敦頤>書。讓廣大周氏宗親更多了解周敦頤的思想品德。
   為了使入编資料真實,我重新整理<濂溪周氏廣東宗谱>原有文章,並添加彩色照片,達到圖文並茂。增加世畀文化遺産<开平碉樓>中有周氏建的碉樓幾十幅照片和濂溪后裔岭南画派畫虎大師周啸虎的彩色獅虎作品。
    初步設想,每册印刷成本30--40元,印5000本(視筹集資金多少及預訂數量,可適當增加印刷數,争取2012年出版发行。
   希望各地周氏宗親鼎力支持,提供新的資料,充實這本書的內容,共襄善擧
   敬請周氏宗親廣泛宣傳,相互告知,共同為弘揚濂溪祖德盡一份力量!
           (原<濂溪周氏廣東宗>編委会主任周治中供槁)
(我巳開設電子郵箱  1193597055@qq.com  方便互相快捷交流)
联系地址 廣州市東川路東川二街4号402室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5-3 07:49 , Processed in 0.0285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